婚禮僅成為長輩的里程碑
最近開始收到以前同學的婚禮喜訊,雖然滿心祝福,但婚禮制度在現代社會下,非年輕人主流考量的選項,主因當然是成本考量。在我已經長期交往感情狀態下,是否要舉辦婚禮這件事,也漸漸地覺得這不太重要。因為更重要的是平常的相處與法律上的婚姻關係。婚禮形式徒留為長輩里程碑展現,養兒育女之成果發表會。
婚禮上無法有真正的交流,祝福是用金錢給予?
所以真正受邀的對象,更應該是長輩親朋戚友,那些朋友才是重要人物,也才是主桌附近的人。自從上一次拒絕辯論社學長的婚禮,這次換另一位辯友舉辦婚禮,我也思忖一下,忽然覺得婚禮應該是他們二人事情,我前去參加尚須包紅包,這感覺真的有點奇怪,因為我自己的預想是將來結婚只想登記,自己出國遊玩,而不是邀請很久沒見面的朋友到場充數,連點讚之交都稱不上。
選擇答應同一團另一位朋友婚禮,是差別待遇也是合理差別待遇
關係應該是緊密有所交流,相互培養,而不是在一場婚禮上點點頭、包紅包、吃個飯拍拍屁股走,連對話交流都沒有。同一社團另一個辯友,由於我們大學畢業後仍然有交流,並受她邀請到場擔任伴娘,一開始我也是婉拒她,但她一再邀請並特別說明伴娘不需做任何事情,僅僅挽伴郎的手進場即可入座用餐,我才答應擔任伴娘。我想也可能過去我們真的很要好,是最好最好的bestie的那種,或許這層面的情感真的難以抵擋。
全站熱搜